雖然久仰「新港板頭村交趾剪粘藝術村」的大名,但真的造訪這個村莊時,還是被其規劃完善、欣欣向榮的景象給震撼到。來到這裡你可以租單車漫遊板頭社區的每個角落,或者循著昔日台糖嘉北線五分仔車鐵道一路漫步至復興鐵橋,不論選擇哪種方式,這一路上處處都充滿驚喜,轉個彎就會讓人會心一笑,是絕對值得一訪再訪的美麗村莊。
【交趾剪粘藝術村】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
板頭社區的故事就要從這座「板頭厝車站」開始說起,曾被稱為「黃金鐵道」的台糖嘉北線,是台糖最賺錢的客運路線,尤其每年媽祖誕辰的進香季,前往北港朝天宮和新港奉天宮的香客都仰賴這條鐵路運輸,而這座車站更是承載當地居民的生活回憶。
隨著鐵路運輸和糖業的沒落,西元1982年客運停駛,1998年更終止了貨運列車,曾經充滿回憶的鐵道與車站都成了荒煙蔓草。西元2004年底不忍鐵道荒廢的板陶窯老闆陳忠正與當地居民合力闢建了板頭厝車站公園,更於2008年開始依原貌重建早已廢棄的板頭厝車站,一連串的舉動點燃了社區再造的火花,加入剪粘與交趾陶等在地特色,重新打造一處充滿人文與藝術氣息的板頭社區。
讀完板頭社區的故事,再來看這些歌謠與順口溜更加得有感覺,為了讓火車「轉來」,當地居民也用汽車改裝成一台「山寨版小火車」,載著遊客遊覽板頭社區。
我們決定沿著舊鐵道往復興鐵橋的方向步行,沿途散布著馬賽克拼貼而成的可愛造型椅。
簡單的標語卻是支持著居民社區改造的信念
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牛隻與牛車是最好的創作題材
鄉間的童年生活更是最美好的回憶
關於歷史與生活的點滴隨意就能信手拈來
「童年記趣」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家家戶戶都不盡相同的信箱也成為觀賞的重點
這些作品總能輕易的勾起童年的畫面
當然少不了陪伴我們的小動物
角落的小女孩不知道在看著什麼?
前往公廁的路上遇到擔任導覽車的「海賊板頭號」
寶天宮前的涼亭也設計得很有意思!
公廁前的裝置藝術集板頭村之大成,剛剛才造訪的牛車、梅花鹿、白鷺絲、角落的小女孩,與即將前往的微笑農夫、苦楝樹、山芙蓉,將這些元素重新組合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公廁斜對角的鐵皮屋主從事糖果包裝,因此這裡的外牆可見繽紛的糖果,還有一棵巨大的糖果樹。
繼續沿著黃金鐵道而行
昔日的灣仔內車站,下一站就是北港了!
終於來到鐵道的終點
左手邊為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除了展示出土的文物遺跡,還設計一座可以俯瞰周邊田園和夕陽美景的觀景台。
北港與新港南港村一帶古稱笨港,是清代台灣重要的港口之一,因為北港溪經常改道氾濫成災,因此淹沒了許多文物,讓國立自科學博物館的考古隊能在此挖掘出昔日生活的遺跡。
鐵道的盡頭就是有百年歷史的復興鐵橋
建於西元1911年的復興鐵橋,是台糖用以運輸甘蔗原料的輕便鐵道,軌距只有72.6公分,即為俗稱「五分仔鐵道」。
卸下重任的復興鐵橋,如今成為重要的歷史遺跡與生活回憶,站在河堤旁欣賞夕陽餘暉中的鐵橋,說有多美就有多美!
接著我們要走下堤防探訪「板頭三朵花」,第一處是位於河堤涵洞內的「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以夏季常見的牽牛花為主角,從兩側牆面延伸至涵洞頂部,交織出夏夜的星空與明月。
繼續沿著河堤走,就可以看到這株超人氣的苦楝樹。
這幅作品以「原鄉四季」為主題,表現台灣原生樹種苦楝樹春花、夏葉、秋果及冬枝的四季美感,是全國最大型的剪粘壁堵,照片只能容納下一小部份。
深淺有致的陶甕樹幹、精心剪粘的花朵碗片,還有栩栩如生的動物與昆蟲交趾陶點綴其間,實在是相當的華麗壯觀。
春、夏、秋、冬各有主題,卻又巧妙融合的巨大壁堵。
少了繁花的秋冬,卻多了動物的生機。
近看一樣精緻的鳥兒與天牛
最後是以台灣原生植物山芙蓉為主題的「三醉芙蓉」,表現山芙蓉清晨鮮白的花朵,繼而逐漸轉為粉紅,到了黃昏又漸成紅色,花色一日三變的美麗姿態。
盛開的山芙蓉將單調的牆面裝飾得生機蓬勃
最後我們沿著鐵道返回起點,結束了這次的旅程。
交趾剪粘藝術村是一個結合地方特色與文化的創意農村,雖然只有短短停留幾個小時,但它的美好卻深深烙印在我心底。下次我想造訪板頭社區的靈魂人物陳忠正先生所創立的板陶窯,親近他所打造的工藝殿堂